“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思政课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必修课程之一,它不仅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贯穿于学生三年的学习生活中;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课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艺传媒在杨波校长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加强思政课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杨波校长强调,关于北艺传媒思政课的教学理念,一是要注重价值观引领。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思政课引导学生“洞若观火”地辨识社会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要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思政课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三种境界:明德、立德、树德;三是要打造全员协同机制,推进三全育人。将“三全育人”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在思政课教学中,注重发挥班主任、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等各类育人主体的作用,形成全员育人格局。同时,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在校成长成才全过程,挖掘其他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全过程育人;四是要发挥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品德、人格和情怀感染学生,在政治方向、理论素养、价值践行等方面达到“六要新标准”;五是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秉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开展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政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六是以文化人,润泽心灵。要在课程中融合传统文化精神与现代教育理念,通过艺术展演、名家大师进校园等活动,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政课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文化自信。希望北艺传媒学生可以成为政治坚定、德艺双馨的艺术传媒人才:心怀家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业过硬,在文艺创作中坚守正确导向;知行合一,以扎实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中国故事,做新时代有信仰、有担当、有作为的文艺工作者。
杨波校长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论述融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开展关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学习讲座,作为我校特色思政课程。讲座由杨波校长亲自主讲。他通过深厚的理论功底,全面夯实师生得理论知识基础,让师生们对这些重要概念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让师生们思想上更加坚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全面的理解深刻习近平总书记的著作内涵。
我校思政理论课程由学校基础教育部统一管理。学校聘请具有多年党龄的专业教师任教讲课,开足开好《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思政必修课程。其中《毛概》每周12课时,一学期共计192课时,《思修》每周4课时,一学期共计64课时,充分发挥了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落实了开好讲好思政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的要求,持续进行了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工作。
思政课程专业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研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并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和国家政策,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增强课程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同时不忘融入文化元素,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我校党总支书记、思政课程教师王静老师说:“作为一所艺术传媒类院校,我校思政课既要守住‘培养什么人’的政治底线,更要创新‘怎样培养人’的美育路径,让真理之光照亮艺术创作,用艺术之美传递信仰力量。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艺术传媒专业深度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采用‘情境体验’,通过插入影视片段赏析,让学生感悟建党精神;还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思考能力。通过这些创新举措,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和认同度显著提高。他们不仅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还在实践中主动践行所学知识,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除本校专职思政教师外,我校还聘请了中国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学院思政专家闫拓时教授,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懂棋教授,中央党校著名党建专家张志明教授等来到我校,现场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课主题讲座,讲座还以云课堂形式进行线上播出。
此外我校还结合自身优势,创新融合思政课程与艺术教育理念,形成"三位一体"育人模式:一是在专业教学中嵌入思政元素,如表演课程中通过对红色经典作品赏析培养家国情怀;二是打造"艺术+思政"特色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剧本创作、舞台设计等实践环节;三是构建"大思政"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主旋律文艺创作和社会服务。通过"课程思政化、思政艺术化"的路径,既强化了"德艺双馨"的培养目标,又使抽象思政理论转化为生动的艺术表达。
我校每年定期召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强化思想引领,通过统一部署、经验交流和政策研讨,提升思政工作实效性,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思想保障和组织支撑。大会邀著名高校思政工作专家参加,专家对我校思政教育工作与思政课程建设表示肯定。
北京电影学院原党委书记籍之伟教授说:“北艺传媒三次被评为海淀区党建先进,党建最后就是要落实到学校这样认真的思政教育工作上,落实到对学生教育的成效上。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思路清晰,艺中有德、艺中有文、艺中有人,措施落实力度强大、内容充实全面、平台丰富、成果显著。”
中国音乐学院原党委书记、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思政专家闫拓时教授说:“学校的思政教育深入人心,教导大家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修炼自己,如何培养自己的气质等,帮助学生们在思想政治方面自觉成长,让学生们们打开了眼界、积累了知识,养成了一辈子的思想,思想政治素养在学生们以后成长过程中将发挥很大效果。”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李健老师说:“学校思政课程课堂互动的热烈气氛,政治立场坚定,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效果明显,总体课堂成功。”
家长和学生们也认为学校思政课程令学生们受益匪浅,值得赞扬。
2022级播音主持专业学生华婧媛的家长说:“学校邀请到了著名党建专家为学生们进行《习近平著作选读》主题学习讲座,有助于全校师生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习近平著作选读》并学以致用。”
2023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贺莉真的家长说:“学校不仅注重学术教育,还非常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和生活技能的培养。通过学校的引导,我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也在生活中变得更加独立和负责任。”
2024级影视编导专业学生曲泓屹的家长说:“自从孩子来到北艺传媒后,在这半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思想和道德品质越来越成熟和优秀,爱国爱党积极要求进步,关心国家大事,他说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些都与学校的思政课密不可分。”
202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王雪那说:“思政老师们知识渊博,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复杂的理论。教学风格生动,课堂上充满活力。老师们还善于引导思考,帮助我们形成独立见解;更重要的是,老师们有良好的品德修养,是我们学生品德教育的榜样。很喜欢王静老师的课程。”
2024级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学生宋可意说:“思政老师们的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的思想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还将思政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实践、职业规划等相结合,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老师高尚的品德和坚定的信念,对我们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引导。”
2024级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李涵说:“学校的思政课程内容丰富,老师讲解生动有趣。通过学习,我了解了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也明白了作为学生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课程形式多样,有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让我们积极参与其中。它不仅提升了我的思想觉悟,还增强了我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让我更加坚定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024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李依恬说:“学校思政课程内容紧密结合传媒行业特点,通过案例教学让我们理解如何在艺术创作中传递正能量,这点非常实用。老师们常采用影视作品分析、热点讨论等互动形式,比单纯的理论讲解更生动。”
大学思政课作为必修课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发挥着铸魂育人的关键作用。它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主阵地,通过系统讲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帮助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作用方面,思政课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既培养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家国情怀,又提升辩证思维、价值判断等核心能力,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对学生未来发展而言,思政课培养的政治定力和社会责任感,是职场竞争的重要软实力;通过“四史”教育形成的历史视野,以及社会实践锻炼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特别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思政课培育的文化自觉和道路自信,能帮助青年在复杂环境中保持清醒认知,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真正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未来我校思政课程建设从内容方面,将继续紧密联系时代发展,融入国家最新的政策方针、社会热点以及科技文化等新成果,让思政课紧跟时代步伐,更具现实意义和吸引力。同时,注重挖掘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发校本教材,使课程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思政理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平台等,打造智慧思政课堂,通过线上课程、虚拟仿真教学等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定期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进行教学研究和创新,打造一支更高素质、更专业化的创新型思政教师队伍。此外,学校会继续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思政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此次为北艺传媒精品课程向社会进行系列专题汇报之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