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文物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记忆与智慧,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如今,随着人们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逐渐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书画鉴定方向)专业,正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底蕴、精湛的技艺和对文化传承的执着追求,为古老的书画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杨波校长关于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教学理念:一是产教融合与行业合作,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教育应紧密围绕文物事业的实际需求,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解决“育人”与“用人”脱节的问题。倡导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的“强强联合”,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为文物修复与保护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二是实践教学与技能培养,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需要重视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项目化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支持采用现代教学模式与传统师徒制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文物修复的核心技能。三是职业道德与文化传承,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更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倡导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引导学生树立对文物的敬畏之心,培养“择一事,终一生”的职业精神,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文化遗产的深厚感情。四是多学科交叉与综合素养,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应注重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五是持续教育与行业需求,支持构建完善的继续教育培训体系,以满足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持续需求。我们致力于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专业技能和持续学习能力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人才,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北艺传媒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由张天一老师、贾靓老师、邱洪章老师、贾志发老师主讲。该专业的课程包括文物学概论、考古学通论、工笔画、书画装裱与修复概论等核心课程,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设置大量的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写生、临摹、创作等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绘画技能。同时重视理论学习,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理论水平,使学生能够从理论高度指导实践创作。
张天一老师说:“国画需要具备诗、书、画、印的综合修养,能将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创作,赋予作品人文内涵。文物专业的培养以传统为根,以应用为枝,培养‘能画、能变、能跨界’的新型人才。”
贾靓老师说:“中国画的建设目标在于传承和振兴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物专业很好的进一步弘扬新时代中国文艺的主体精神,提升绘画艺术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贾志发老师说:“国画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的重要载体,文物专业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精湛的绘画技巧,还注重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强调通过作品传达出深远的意境和独特的审美情趣,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审美价值。”
邱洪章老师说:“书法专业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文物修复师需要具备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物的风格和特点,从而在修复过程中做到‘修旧如旧’。”
北艺传媒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得到了众多著名书画家和学者的支持,并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闫拓时教授说:“文物专业老师对学生的情况掌握很细致,教学相长,老师的讲解引导让学生认同,教会了学生识宝,思路很清晰。老师们备课充分,善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能抓住重点开展教学互动,教学过程和内容有精心设计,教学效果好。”
李玺文教授说:“在听了文物专业的课程后,深感欣慰,授课教师无论是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改革和教学效果上,都与教学要求相匹配。尤其是教师们对学生的了解和把握非常细致,坚持一对一教学、点对点指导,教学的针对性非常强,他们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恰当。”
家长们也对学校的专业教育给予了高度评价,学生们对学校的教育给予了积极反馈。24级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张紫晴家长张宏磊同志说:“孩子入学之前对咱们学校就素有耳闻,无论是师资还是培养育人、社会评价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这也是我倾向孩子报考咱们学校的主要原因。”
23级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学生史静怡家长史维军同志说:“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与老师的交流中,能感受到他们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无私奉献,这让我们家长非常放心。”
24级文物修复与保护高警凡家长高峰同志说:“学校邀请各专业人员在汇报展览中为孩子们提供的优秀指导,让学生们可以在一个优渥的大环境中历练,为未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夯实基础。”
23级文物郑金玉家长郑东明同志说:“我对学校的教学水平表示高度认可,无论是教学质量还是学生管理,学校都做得非常细致。”
24级文物专业王培羽家长卓隽同志说:“孩子入学后获得了众多的荣誉,这些荣誉背后是学校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孩子的努力,感谢学校教师的教育。”
23级文物程赵璐家长赵丽同志说:“别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培育教育,给了我女儿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在学校这个暖和的集体里承受教育长大成人。”
23级文物郑金玉同学说:“在校期间,我的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从最初只能临摹简单作品,到现在能独立完成主题鲜明的山水、花鸟画创作,进步显著。目前已参加3次学校期末展览,共展出8幅作品,包括山水小品、花鸟长卷等,进一步提升了创作水平。”
24级文物李嘉坤同学说:“当初来到学校是因为师资力量大,教学环境很好,教学质量有保证,作为大一新生已经有机会参加展览,得到了老师们的专业指导,也真正实践了自己的创作能力。”
北艺传媒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自2007年开设,学子们在专升本考试中表现出色,在北京市教委和北京考试院组织的专升本考试中录取率高达80%,我校毕业生在全国高校就业平台上显示就业率高达100%。随着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文物修复与保护行业的需求日益增长。全国书画鉴定与修复专家不足50人;能处理高难度破损珍品的专家更少且老龄化严重(多数接近退休)。文博系统专业技术人才占比极低(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5.75%),平均每家博物馆不足10人。随着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和投入不断增加,文物保护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增多,文物保护工程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艺术市场等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可以进入博物馆、文物保护单位从事专业修复工作,还可以在艺术市场、拍卖行、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随着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提高,相关领域的社会需求也将不断增加。这一专业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对于有志于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领域。
北艺传媒将继续引领文物修复与保护领域的发展,为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而不懈努力,继续致力于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文物修复与保护人才,为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北艺传媒的学子们肩负着让古老书画艺术重焕生机的使命,他们用匠心和智慧绘就传承之笔,鉴证岁月留痕,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此次为北艺传媒精品课程向社会进行系列专题汇报之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