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6日,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第十二次美术、设计学科学生期末作品汇报展览在北艺传媒美术馆隆重开幕。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杨波校长出席开幕式并发表讲话。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俊京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楣洪老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楷书专业委员会委员张维忠老师,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会员部主任、清华美院高研班导师宋时兵老师,中国美术家、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西山画院院长时贯宇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张小磊老师受邀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党总支书记王静同志主持,校长助理续妍同志、各专业教师、各处室负责人,以及美术、设计学科全体学生参加。
杨波校长说:“感谢今天来到北艺传媒的著名书画家老师们,感谢你们不辞辛苦来到我校为学生期末展览的作品做出指导和点评,帮助他们成长。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专业课老师们,你们展现出了教师的担当,展现出了我校‘专业、敬业、人品、精品’的教风。今年是北艺传媒的高质量发展年,我们将学校各项活动向社会进行了汇报,我校学生也在各种国内外大赛上获奖,斩获佳绩,这些都证明了我校学生拥有极高的专业素养。吃水不忘挖井人,同学们取得成绩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学校和老师们的培养,要认真听取专家的指导,认真学习老师传授给你们的知识。”
杨波校长指出,艺术容不得半点虚假。对于书画艺术专业的学生,在练习书法时,首先要把握好字法、笔法、章法、墨法,要不断地“师古人、师心源、师造化”,要不断的出去写生,不断的接触大师,接近名师,这样才能成就未来。此外学习书法要多阅读、鉴赏古代大师的作品,例如阅读二王的作品,阅读张旭、怀素的作品,还有赵孟頫以及明清年间的书画大家等。学习国画更是如此,要“追古人、学古人”,了解历史上有哪些古代工笔画、写意画、花鸟画的大师,去研究、学习他们的作品。除此之外同学们还要经常去美术馆参观展览,增加知识储备,培养高雅的艺术品味,提升个人的审美修养。最后要坚持临帖、临摹,从‘摹临’开始,到‘对临’,再到‘背临’,最后进阶到‘意临’,要努力追求书画造诣上的精进。学校为同学们请来了名家大师,学校高尚的品德也得到了像沈鹏先生、刘炳森先生、欧阳中石先生等名家大师的支持,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同学们要珍惜这些接近大师的机会,向他们汇报你们的作品,向大师看齐。北艺传媒已经有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取得成绩,甚至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他们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杨波校长强调,三年学习的时间转瞬即逝,同学们要抓紧一切时间,勤奋学习,精进技艺。学校也为了提升教学质量,贴近实际,贴近时代,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打造了“一边是课堂、一边是平台”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构建主义下的十大教学策略”等。作为教育者,我们深知艺术教育激烈变革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仍是应对一切创新的根基。因此给美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的六点筑基建议:一是建立“视觉思维日记”习惯。美术专业:每天完成1幅传统白描+1幅数字速写,可用数字绘画与插画软件Procreate,国画专业需同步记录笔墨心得,书法专业坚持“日课”并扫描建立笔迹数据库。设计专业用Moodboard(情绪板)形式收集每日灵感,服装设计需附加面料小样,数媒专业要整理动态设计片段;二是掌握“传统+数字”双轨技法。国画、书法专业在宣纸创作同时,学习使用Photoshop进行色彩重构,掌握3D扫描修复古画技术。设计类专业手绘草图能力与Blender建模必须同步提升,广告设计需精通AI辅助排版工具。书法专业可试用“毛笔动力学分析仪”,服装设计应掌握服装设计3D软件CLO3D虚拟制衣;三是构建“问题发现”思维模式。每周完成1次“社会观察报告”:文物鉴定专业可分析拍卖行争议案例,展示设计专业记录商场动线缺陷;四是打造“跨学科知识图谱”。必修3门科技课程:数字媒体专业选修编程语言基础Python,国画专业学习矿物颜料化学分析。建立“灵感资源库”,按“艺术史节点-科技突破-社会事件”三维度整理案例,使用整理信息工具app——Notion进行知识管理。打造书法+AR交互设计、服装设计+生物材料学、文物鉴定+区块链技术典型组合;五是践行“作品即产品”理念。每学期完成1次商业化尝试,书法专业制作限量版数字藏品,广告设计承接真实企业介绍,参与“设计冲刺”,在72小时内从调研到产出完整方案,数媒专业可尝试游戏Demo——小样开发;六是培养“艺术技术伦理观”。每月进行1次技术伦理辩论:如“AI绘画的著作权归属”、“NFT艺术的环境成本”,建立创作档案:记录每件作品的材料来源、碳足迹数据,展示设计需计算搭建耗材回收率。达芬奇之所以成为全能天才,源于他将解剖学、光学与艺术创造的完美结合。在这个艺术边界消融的时代,唯有既深耕传统又拥抱变革,才能成为真正的未来艺术家。记住:你们今天打下的每一分基础,都在为明天的艺术革命积蓄能量!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专家们对我校学生们的展出作品表达了充分的肯定。在看到我校会展专业学生设计的龙纹玉佩公交卡后,专家们高度评价并建议:应该将此设计提交给公交地铁部门。
他们认为,我校美术、设计学科学生们的参展作品展现了新时代、新气象、新风貌,展现了我校学子们以真情倾注画笔,创新性艺术手法、新颖的视角来描绘的新时代画卷,体现了学生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以及学校和我校教师们专业敬业、人品精品、认真执教、教学相长的教风和学风。这新作品充分证明了教师们在教学中积极践行职业教育的内涵,帮助学生学习有关技能,练就精湛技艺,以便今后成功适应社会环境,并润物细无声地教导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使学生将来进入社会后,将所学所想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成为时代的佼佼者,他们将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更多喜闻乐见的时代佳作。
刘俊京老师说:“今天首次来到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特别的兴奋,感触也很多。非常感谢杨波校长的邀请。作为一个书法工作者,可以感到学校在综合培训方面确实下了很多功夫。同学们的书法作品非常好,从书法章法、笔法、线条、质感都没有问题,这离不开杨波校长以及各位老师的教学,向杨院长以及各位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书画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书法更是世界上最独特的艺术,因为中国的汉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同学们热爱书法艺术,学习书法艺术是非常高明的选择,是最美好的选择。相信有同学们这样一群热爱艺术的青年,我们的艺术会越来越好。祝今天的展览圆满成功,也希望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继续开拓创新,祝各位同学在艺术方面,取得更好的佳绩。”
刘楣洪老师说:“今天是第二次来到北京艺术职业学院,看到这么多同学在学习艺术,非常高兴。我也在同学们这个年龄开始对书法产生兴趣。学校的专业非常全面,有书国画、文物、艺术设计、舞蹈、表演、摄影各种艺术相关的专业。在杨波校长的带领下,北艺传媒真正是做到了百花齐放。老师们辛苦付出了很多,同学们展出的作品都十分出色,我们的艺术后继有人。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将来可以继续深造。”
张维忠老师说:“非常高兴受到杨波校长的邀请来参加北艺传媒的期末展览。我是第二次来到咱们学校,深深感受到杨波校长对学生们的用心,他是用真情在做教育。学校也在杨波校长的带领下蒸蒸日上,取得了更加令人瞩目的成绩。有一句话叫“自强自省,不断奋进”,这句话令我想到杨校长不光关注同学们在艺术专业上面的进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的人品、德行方面的培养。在学习上,我有三个关键词,第一个是要多写多练。从事艺术一定多练习,有量的积累才能有质的突破。第二个是要勤思。只有在思考中才能够产生思想的突破,才能有所进步。第三个就是要掌握,要去领悟。艺术上要有所成,是一定要有天赋的,但是天赋来自于我们去感悟的东西。不断去感悟,才能把天赋发挥出来,并达到极致。最后祝同学们未来取得成功。”
宋时兵老师说:“今天我来参加学校的期末展览,进入展厅,首先感到的是展出的同学们的作品功底非常深厚,无论是造型、色彩,还是线条,各方面都非常准确,展现了同学们扎实的专业技能。中国画的学习学需要坚持临摹写生与创作,这种基本功的训练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学校期间基础打得越深厚,未来的创作空间便越大。老师们今后也要更多安排学生去写生,去进行花卉的写生、山水写生,人物的写生。最后学生们在毕业的时候,在综合的基础上,会创造出更加优秀的毕业作品。另外希望同学们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时间,完成老师的作业安排,在毕业的时候取得优异的成绩。”
时贯宇老师说:“今天来到北艺传媒,仿佛回到以前的学生时代,非常激动。看到学校在杨波校长的带领下,教师和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如此之好,同学们创作出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我在兴奋之余也为大家感到自豪。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参观学习的机会,来到学校之后,我感觉自己也是受益匪浅。希望同学们在杨波校长的带领下继续努力,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收获丰富,将来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优秀的艺术人才。”
张小磊老师说:“非常荣幸受邀参加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期末展览的开幕式。艺术创作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时代,历史紧密相连。今天展览展出的学生作品,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些作品体现了与传统的对话,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中国画创作的东西和重要特征。我也与同学们分享几个心得。第一,夯实基础,厚积薄发。造型能力是人物画创作的根基。同学们要经常画速写,并且养成喜欢画速写的习惯。速写是提高造型能力的有效方法,可以解决造型中的很多问题,和素描相得益彰。艺术的厚重源于历史的沉淀,要在临摹书法和古画的过程中,体会笔墨的精妙和传统造型规律,要在执着之处发现大智慧,不在精巧之处体现小聪明。传统不是冰冷的教条,而是养成一种审美魅力。第二,无论素描还是速写,能不用明暗就不用明暗,能少用就少用,多用线条,多注重结构,大家一定要避免自然主义的描摹。第三,深入生活。好的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建议同学们都走出画室,到生活中写生,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从身边发现创作素材。第四,艺术不要回头看,要向前走。中国画有着深厚的传统,但也要与时俱进。建议同学们多尝试新材料,把不经意的效果进行总结,并大胆地运用到创作中去,在传承的基础上寻求突破。艺术之路虽然艰辛,但只要保持热爱,持之以恒,一定能够收获属于自己的艺术人生。祝愿同学们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校党总支书记王静同志表示,期末展览作为我校课程建设的重要一环,是我校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文化自信,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具体实践,是我校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将“大思政”课程建设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成果的充分展示,也是我校新立足新时代设计课程思政改革成果的体现。同时期末展览是我校坚持扎实推进“有效教学”向“高效教学”转变,创新性地打造“一边是课堂,一边是平台”的充分展现,是我校践行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开展工学结合实践的重要举措。展览上学生的原创作品,是从众多学生作品中选择出来的,是能够努力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文化思想的优秀作品,也能够成为学生今后学习的榜样和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各专业老师们对于学生们的进步表达了认可与鼓励,一致认为,学生们在专业技能上取得了显著进步,从最初的生疏到如今能独立完成创意作品,展现了扎实的成长轨迹。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同学们将艺术智慧融入创作实践的能力,既能在各个艺术创作等专业领域追求细节完美,又能通过创新思维赋予作品文化内涵。正如教师们的期许的:“艺术教育不仅是技艺传授,更是培养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展览中呈现的作品印证了“越努力越幸运”的真理,也体现了北艺传媒“以实践促成长”的教学理念。期待同学们继续保持勇于尝试、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保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不懈实践,以艺术智慧与美的力量滋养灵感与创造力,在强化专业能力的同时深化创新意识,保持对艺术纯粹的热爱,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前行,最终成就自我、学有所成。
学生代表们发言表示,感谢学校和杨波校长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感谢各位专家老师给与的点评和指导,这对同学们们而言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展览上这些学生们亲手完成的作品,都见证着他们的进步。这份成长离不开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也离不开同学们的互相打气。同学们也渴望专家老师们为他们拨开学习上的迷雾,指引方向。老师们的每一句点评,都会成为他们未来创作路上的宝贵养分。他们也会努力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不辜负学校、老师和父母期待。
杨波校长和专家老师们在参观了美术学科的国画、书法与文物专业学生作品展后,继续参观了设计学科的服装、艺术设计、数媒会展专业,以及传媒学科的摄影专业学生们的作品展览区域。在参观过程中,杨波校长、专家老师们与参展学生亲切交流,认真聆听学生们对创作理念和技法的讲解,同时听取授课教师关于教学成果的汇报。他们对每件作品都给予专业点评。杨波校长还关切询问学生在校学习情况,特别嘱咐同学们要及时向家长汇报学习成果,让家人共同见证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与进步。
此次参与展览的包括国画作品 50 余件、书法作品 10 余件、摄影作品 10 余件、服装作品 10 余组、会展作品 10 组、艺术设计 30 组。这些学生作品通过独特的设计构思、鲜明的色彩运用、个性化的艺术表达以及多样化的创作技法,全面展示了我校美术、设计学科的学生们扎实的专业素养、创新能力、丰富的艺术创造力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精神。这些作品不仅是学生个人艺术修养与综合能力的生动写照,更是学校教学理念与人才培养成效的具体呈现,体现了学校多元融合的教学理念、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办学特色,以及在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和育人成果。
北艺传媒美术、设计学科期末作品汇报展览为学生提供了多维度的成长平台:其一,通过公开展示机制激发学生创作动力,作品的同台展览竞技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标准意识;其二,学生们把课堂习得的专业知识、技术、理念转化为可感知的现场,在创作、策展、布展、讲解的完整流程里锻炼了专业技术、项目管理与跨学科沟通能力;其三,构建了"创作-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来自行业专家的现场点评帮助学生发现不足,了解当下市场,明晰职业发展方向。这种“以展促学”的模式,使学生在艺术表达、技术应用和市场认知三个维度获得同步提升。这些都将为学生后续创作与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