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萨格勒布2025年当地时间10月6日下午,由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与克罗地亚维恩大学联合主办的“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与发展中心高校教育交流研讨会,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成功举行。此次会议是双方合作框架下的首次高级别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中克两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路径,切实推动“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倡议的落实。克罗地亚前总统、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外籍顾问伊沃·约西波维奇先生,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校长杨波,维恩大学校长,以及萨格勒布技术大学、克罗地亚天主教大学等多所克罗地亚高校代表及教育界人士出席座谈会。
研讨会在友好、务实的气氛中进行。与会各方围绕高校发展战略、学科建设、师生交流、科研合作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就具体合作项目的实施达成多项共识。
共绘合作蓝图:签署协议明确责任使命,聚焦千名学子培养计划
会上,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校长杨波与维恩大学校长共同回顾并强调了近期签署的合作协议的重要意义。杨波校长在发言中指出,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合作进入了新阶段,关键在于明确彼此的责任与使命,将“一带一路”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实质,惠及克罗地亚学子。他特别提出,希望未来能通过有效合作,选拔克罗地亚各高校的优秀精英学生,目标是让“一带一路”的宗旨精神汇集、惠及千名克罗地亚学子。
杨波校长向克罗地亚教育界详细介绍了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的办学情况。他着重阐述了学校37年来始终坚持公益办学、无私奉献的大学精神,以及坚守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的办学特色。他说,学校长期致力于教育扶贫,资助的贫困学生遍布中国全国17个省、700个县、1300个村,获得了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包括约西波维奇前总统、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博鲁特·帕霍尔先生、波黑前总统姆拉登·伊万尼齐先生等国际友人的肯定。在人才培养方面,杨波校长强调了学校“课堂与平台并重、学做合一、知行合一”的模式,通过理论结合实践(如艺术传媒类学生每年四次登台演出、美术设计学生期末汇报展览等),实现了极高的就业率。
针对与维恩大学的合作,杨波校长具体说明了两部分资助计划:其一,将于2026年3月率先选派20名克罗地亚优秀学生赴华进行交换学习;其二,也是更具规模的计划,即自2026年9月起至2036年9月,连续10年每年资助100名克罗地亚优秀精英学生。为确保此项意义深远的资助工作顺利推进,杨波校长希望约西波维奇前总统协调克罗地亚教育部给予支持,共同选拔真正优秀的学子。
共商发展大计:克方院校期待深化合作,拓展多领域交流
维恩大学校长对与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签署合作协议表示热烈欢迎,认为当务之急是携手高效落实协议内容。他高度评价中国教育发展取得的成就,并表示维恩大学期待在师生互访、课程共建、学术研究等方面与中方加强合作,让更多中国学生了解克罗地亚,也让克罗地亚学生有机会到中国学习,切实推动两国教育共同发展。
克罗地亚天主教大学代表在会上介绍了该校作为巴尔干地区唯一一所天主教大学的特点,其表演、设计、社会学、心理学等专业就业前景良好,拥有约1700名学生,并与印度、马来西亚、韩国、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有国际生交流项目。该校明年将作为东道主承办重要会议,期待拓展与中国的合作。
萨格勒布技术大学代表分享了其与北京师范大学、广州大学等中国高校在技术、艺术、设计等领域合作举办赛事、开展协会活动以及进行师生交流的成功经验,并表示希望在计算机科学等更多学科领域深化合作。
克罗地亚教育部及下属的青年交流中介机构代表回顾了中克两国长期友好的教育交流历史,特别提到中国是克罗地亚独立后首批予以承认的国家之一。他们介绍了“学习在克罗地亚”等项目,表示欢迎更多中国学生赴克留学,并期待在语言教学(如借助萨格勒布大学与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合作基础)、孔子学院平台等方面深化合作,推动从院校间交流向更广泛深入的合作迈进。
共促友谊传承:前总统赞誉公益办学,展望多领域合作前景
克罗地亚前总统约西波维奇先生在总结发言中,对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代表团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他高度赞扬杨波校长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认为其此行正是践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的构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体现。他对杨波校长始终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为宗旨的办学理念表示钦佩,并对其在中国国内获得政府领导支持认可的公益办学义举表示赞赏。约西波维奇先生还愉快地提到,他与斯洛文尼亚前总统帕霍尔、波黑前总统伊万尼齐作为学校的外籍顾问,将持续支持学校的建设发展。
约西波维奇先生特别指出,杨波校长此次访问亦对体育合作表现出浓厚兴趣,并已访问了克罗地亚一些著名足球机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他强调,“一带一路”是促进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交流的绝佳平台,此次教育研讨会的成功举行为深化克中关系注入了新动力。他期待双方接下来对天主教大学的访问能继续收获丰硕成果。
与会各方一致认为,本次研讨会富有成效,为未来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方同意将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调,积极探索在中国设立合作窗口或留学中心,共同推动已签署协议的各项内容,特别是确保明年两个资助交流项目顺利启动并高效实施,将美好的蓝图转化为切实的合作成果,为增进中克人民友谊、促进共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