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北艺传媒
信息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 >> 相约北艺传媒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自强不息
浏览次数:863次  日期:2014-08-15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自强不息    
                ——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及其前身二十六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为 “十万优秀贫困学子圆求学梦”的公益办学记

                    杨波
 
  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历史进程中,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民教育重视的程度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水平。近代以来,得益于先进的教育体系,许多西方国家逐渐崛起,成为现代化的大国、强国,相反,由于教育科技的落后,中华民族一度走到最危险的境地。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

 

革命老区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个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许多革命老区依然贫困落后。据中国扶贫网最新统计,目前中国农村仍有近1亿贫困人口。其中,革命老区发展相对滞后,全国237个革命老区目前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7%。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教育落后、人才匮乏。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阜平看望革命老区群众时说:“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扶贫要扶志,有志气、自力更生很重要啊!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凝聚全党全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习总书记在日理万机中始终惦记着普通群众,对困难群众和贫困地区始终牵挂,他的话语让我们深受鼓舞,心灵倍感温暖,也使得我们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前身曾经历北京圆明园学院、北京新圆明职业学院等阶段)二十六年来始终坚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怨无悔。每当听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等党和政府的号召时,我们就心潮澎湃,感到身上有着巨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想着竭尽全力付之行动。 

   一、“七五”时期 

  1988年、1989年,我向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资7000元人民币,用于资助老区失学青少年,得到时任基金会理事长、国家副主席王震同志亲笔签发的证书。 

  二、“八五”时期 

  1991年,我将翻译书稿挣来的稿费,资助有关同志到张家口、沂蒙山等老区搞教育扶贫的调研。 

  1992年7月,我组织北京义务讲师团29人到山东临沂义务讲学一周,听课的当地教育工作者多达2500人。 

  1993年1月,在原国家教委有关领导的指导下,北京义务讲师团一行5人赴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义务讲学一周,听课的当地教育工作者达100余人,还捐赠了图书资料。 

  1993年北京义务讲师团17人到湖北黄冈、红安革命老区义务讲学,听课人员数百人,还资助10名失学儿童,捐赠了图书资料。 

  就在黄冈讲学期间,黄梅县一位中学老师来到我的住处,在交谈时他向我透露,他们学校的外语老师奇缺,其他老师也很紧缺,有的老师带七八个班,师资严重短缺,而这正是当时黄梅县的普遍状况,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整个革命老区的师资短缺情况。最后,该老师还提出一个请求:能不能帮助他们培训一些师资?得知这一情况后,我们经过慎重考虑,与有关专家商定后,在相关人士的支持下,决定组建北京圆明园学院,并以为革命老区培养师资为契机,酝酿建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 

  1994年1月,北京义务讲师团到延安作教育扶贫考察,资助了20名失学儿童。学院扶贫助教的公益活动,受到党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和知名人士、著名科学家的支持和关怀。 

  1994年7月20日,北京义务讲师团组织延安地区16所中学与北京市汇文中学、景山学校、北师大二附中、北师大附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二中、北京四中、北京五中、北京八中、北京九中、北京十五中、北京一零一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北大附中、北京和平街一中等16所重点中学进行“手拉手,一带一”活动,并结成友好学校;邀请延安地区100多名教师到北京参加培训,并提供返程车费;李鹏总理为“手拉手”活动题词:“互帮互学,提高师资”。李岚清副总理发来贺信:“为帮助老区发展教育事业,首都十六所重点中学采取‘一带一’的方式,与延安地区的十六所中学结为友好学校,这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体现了首都教育工作者对老区人民的一片深情,同时也是加强内地与边、老、山区教育协作,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积极探索。希望你们密切配合,互相学习,团结互助,认真把这件事办好。谨向参加会议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问候”。 

  1994年11月4日,经北京市成人教育局批准,北京圆明园学院正式成立,学院即以“发展人类教育,提高民族素质,济困扶贫,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宗旨,并把最初设立的为老区培养人才的“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的使命进一步完善,把培养并资助十万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完成求学梦想,作为致力追求的目标。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著名军事家杨成武将军、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万国权先生、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季羡林先生出任学院名誉院长,全国政协原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北师大著名教授启功先生为学院书写校名。 

  1995年初,学院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义务支持老区教育座谈会”,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保育钧、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陶西平、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等领导和知名人士参加了座谈会。 

  1995年9月,在北京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学院联合北大附中、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一零一中学、北师大附中、北京十五中学、北师大实验中学、北京八中、北京四中、北师大二附中、北京九中、北京五中、北京二中、北京景山中学、北京汇文中学等15所市重点中学资助陕西延安、湖北黄冈、山西吕梁、江西井冈山、山东临沂、广西百色、贵州遵义、湖南湘潭、江苏淮安、福建龙岩、安徽六安、四川广安、南充、河南信阳、河北张家口等15个老区60名农村的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北京来接受三年全部免费的高中教育,学院承担他们全部的生活费。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北京市委副书记李志坚、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北京市人大副主任陶西平、北京市文教办主任蓝天柱、北京市成人教育局局长马淑平、北京市教育局副局长陶春辉、文喆等领导和我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受资助的60名老区学生,李岚清副总理讲话并强调:“办好教育,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是振兴革命老区的重要途径。”1998年高考,受学院等单位资助的60名贫困生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录取,百分之百考上大学。 

  三、“九五”时期 

  1996年元旦前夕,李鹏总理和夫人朱琳给在京就读的60名老区学生寄来亲笔签名的贺年卡。 

  1996年1月,北京市市长李其炎、人民日报总编辑保育钧、北京市副市长胡昭广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受学院资助的60名老区学生,领导的关怀使学院师生与老区学生深受鼓舞。 

  1996年春节前夕,现任国务院总理、时任团中央书记的李克强同志写信勉励受学院资助的学生:“你们在这里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并且要培养良好的体魄,准备人民将来会给予你们重任。” 

  为了弘扬学院“扶贫助教 济困助学”的公益办学精神,为老区教育做出更大贡献。1997年10月,由著名雕塑家、书画家钱绍武先生撰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卢嘉锡、王光英,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赵朴初,老将军杨成武以及季羡林、张光斗、汪德昭、吴良镛、甘子钊、侯祥麟、陈佳洱、王元、黄克智、周炳鲲、王梓坤、黄祖洽、李家明、邢其毅、于敏、王绶琯、侯仁之、唐有祺、唐孝威、姜伯驹、罗工柳、王乃壮等20多名著名学者、科学家、艺术家联名向党和国家有关领导致信《为革命老区培养教师,成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请求给予关注和支持。 

  1998年3月,由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著名油画家、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先生作为领衔人,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为革命老区培养十万名师资,成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监管有关捐赠,以保证工程的实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吴阶平、许嘉璐、成思危、蒋正华等领导在内的30余位全国人大代表附议。 

  在同年召开的政协会议上,由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李家明先生作为第一提案人,向全国政协提出议案:“为革命老区培养十万名师资,成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监管有关捐赠,以保证工程的实施”。包括全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赵朴初、卢嘉锡、万国权、罗豪才等领导在内的十三位全国政协委员附议,呈送两会审议。 

  之后,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时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撰写了支持北京圆明园学院成立“十万工程”教育基金会的倡议书;四川省、河南省、安徽省、山东省、江苏省、湖北省等其他省市103名全国人大代表在倡议书上签名。 

  为支持学院成立“十万工程”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为学院题词:“千秋国本 十万人才”。设立“十万工程”的宏愿,也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国学大师、北京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题辞:“培养十万人才,振兴老区经济”。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书法家刘炳森先生题辞:“十万工程,造福子孙”。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书法家李铎先生题辞:“十万工程,功德无量”。 

  著名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克智先生题辞:“丹心共育十万林,彩笔同描老区景——为十万工程题”。 

  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院士唐孝威先生题辞:“十万工程,播惠老区。——为十万工程题。”“育我老区十万木,腾飞华夏民族魂。——为十万工程题”。 

  著名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祖洽先生题辞:“十万人才,老区希望”。 

  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钧题辞:“在科教兴国大业的感召下,培育十万跨世纪人才,全心全意为革命老区发展服务。” 

  著名科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钱令希题辞:“十万工程盛世壮举,培育人才振兴老区”。 

  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名誉台长、研究员、院士王绶琯题辞:“饮水思源育老区人才十万,移山开路跨世纪兴国良谋”。 

  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声学所名誉所长、研究员、院士汪德昭题辞:“继往开来”。并来信表示:“十万工程是一件伟大的事业,我将竭尽绵力支持它。” 

  著名科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邢其毅题辞:“培养科技人才是兴国之本”。 

  著名书画家于希宁题辞:“十万工程,震古烁今”。 
  
  …… 

  1998年,我国部分省市遭受了特大的洪灾,在灾区学子倍感无助的时候,我们在九江、岳阳、荆州及大庆地区挑选了53名特困的高一学生,承担了他们三年的学杂费。 

  1999年寒假,学院组织灾区受资助的53名学生进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院邀请国学大师、北大著名教授季羡林,中科院院士王元,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等给这批学生做专题讲座,在圆明园废墟之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与北京八中、师大二附中、人大附中学生进行了“手拉手”联谊等活动。 

  四、“十五”时期 

  2002年,学院与团中央和全国学联一道,联合资助陕西延安、江苏淮安、湖北黄岗、山东临沂、贵州遵义、湖南湘潭、福建龙岩、四川广安等八个地区共10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中学生读完三年高中,并承担他们三年的全部学杂费。同时邀请这100名老区学生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捐赠仪式,并组织了“革命老区贫困中学生汇报座谈会”等一系列教育活动。 

  2002年,为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院党组织邀请中央党校党建部的六位理论专家来学院作了六场专题辅导报告,使全院师生受到了深刻教育。学院还在同学中评选了300名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分子,每人每月领取20元津贴,长达半年,这些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1000多名同学写了入党申请书, 20多名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宣讲团深入班级宣讲交流,真正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入脑、入心、入课堂”。 

  在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由于北京的天气比往年冷得早,很多同学面临御寒的难题。为了解决同学们的实际困难,让同学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学院的关爱,让他们免去后顾之忧努力学习,经学院办公会议研究决定,为每位同学赠送一床棉被。3400多床被子三天之内就送到同学们的手中。北京的冬天虽然寒风凛冽,但这个冬天,留给广大同学的是温暖的回忆。 

  2003年1月,学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心系老区未来,振兴老区教育”——革命老区受资助学生汇报座谈会。同月,由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和学院联合举办的革命老区受资助贫困学生汇报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由学院资助的、来自8个革命老区的100名贫困学生,汇报了学习情况。李鹏委员长和夫人朱琳向学院赠送了亲笔签名的8册《赵君陶教育思想论文集》。 

  2003年,学院又与团中央、全国学联、北京市教委一道资助了180名农村贫困高中学生,承担了他们三年的学杂费。 

  2003年9月,李鹏委员长亲切勉励受学院资助的老区学生:“刻苦学习科学知识,立志献身复兴中华”。 

  2004年3月24日,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为学院题词:“学习改变人的一生”,也是学院开展“扶贫助教”活动的真实写照。同年,学院又与团中央、全国学联、北京市教委一道资助了龙岩等10个老区100名农村的家庭贫困的高中学生,承担了他们三年的学杂费。 

  2005年3月,学院给受资助的北京门头沟、延庆、密云、怀柔等40名贫困高中生送去了学习用品,12月给海淀区的10名贫困生发放了奖学金。 

  从学院成立至2005年9月,学院每年对持贫困证明的新生,视其困难程度分别减免学费500—2000元/人,给新生报销来京全程火车票;为每位老生报销全程半价火车票并减免学费100元,累计金额高达数百万元。 

  五、“十一五”时期 

  2006年,学院与有关单位又资助了黄冈、门头沟等十几个老区100名农村的家庭贫困的高中生,承担了他们三年的学杂费。 

  2007年,学院纳入国家计划内招生。秋季入学期间,学院对全体计划内高职新生每人减免了10%的学费,同时对计划外的贫困新生每人减免学费500—2000元,累计资金近四十万元。 

  2008年,学院给每位在校生减免学费,同时为27位贫困生减免500—8000元不等的学费,“和谐班”的八位同学还享受2008—2011年三年上学期间学费和住宿费全免待遇。 

  2009-2010年,为全校近千名学生不同程度的减免学费。 

  由于学院党建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学院党总支连续三次被海淀区委教育工委评为:“海淀区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在2009年国庆60周年庆典中,学院被政府有关部门评为“首都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服务保障工作优秀组织奖”。 

  六、“十二五”时期 

  2011年—2012年,对全校近千名学生减免学费。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学院党总支被海淀区委教育工委评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集体”。 

  2013-2014年,在西藏自治区委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以及全国二十个革命老区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学院在这些地区又资助了三百名家庭贫困的高中生,资助总金额近百万元。 

  每当看见有人饥寒交迫,我们就深感同情;每当看到贫困学子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失学的窘境,我们就十分担心;每当听到莘莘学子在为自己的未来陷入迷茫和无助时,我们就忧心忡忡。能够让他们在困境中感到社会和热心人的哪怕一丝一毫的温暖,也让我们十分欣慰。 

  “我是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父母离异,生活学习费用没有保障,辍学在家已有两月了。您的关怀给我创造了继续学习的机会,我从心里感激您。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也同时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选自1992年受资助学生来信) 

  “叔叔,我谢谢您资助我,谢谢您和各位领导对我的关怀。我虽然失去了父母,但我生活在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感到幸福和愉快。昨天,您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我心里更是感激不尽,您对我的恩情,我无法报答。只有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选自1993年受资助学生来信) 

  “杨叔叔如果不是为了我们,他现在一定住上漂亮舒适的洋房,坐上新式的轿车,可他舍弃这一切,把一颗无私的爱心,奉献给了我们,奉献给了我们灾区的学生,如此的无私,如此的关爱,如此的奉献,叫我们如何能辜负他呢?”(选自1999年受资助学生来信) 

  “叔叔,您知不知道我是噙着眼泪给您写的这封信,我是个不幸的孩子,九四年爸爸不幸在一次车祸中丧生,那时才十一岁的我对社会了解太少,也不知亲人怎样了结这件令人痛心的事。我曾经数年把自己封锁在自闭的心灵里,直到有一天,我知道,有您这样一个人,一直在关心着像我一样不幸的孩子,爱的洪流,就这样涌入我多年尘封的心门。”(选自2000年受资助学生来信) 

  “杨叔叔,为了我们,一个个贫困学生,您放弃了一切享受,在他们成才的道路上斩除荆棘。小而言之,您是为了我们成人成才,大而言之,您是为了国家,您用爱心来温暖这个社会,正是由于有着许许多多像杨叔叔这样的人,一批批的失学辍学的少年儿童才得以重返校园。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人生应该追求什么。”(选自2003年受资助学生来信) 

  “叔叔,您为了中国教育事业更好运转,为了全国部分贫困学子能较顺利完成学业,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在我成长的近二十年时间内,您是我所遇到的最具有好心人之一,倘若中国人都像您一个样,中国任何问题、任何困难都能迎刃而解。”(选自2005年受资助学生来信) 

  “你们资助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学习,不让我们因家贫而辍学,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希望。我现在在班上考试每次总是名列前茅,在班上和同学们和睦相处。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这些好心人的期望的。”(选自2007年受资助学生来信) 

  “我是一名孤儿,从小被爷爷奶奶抚养,生活很贫苦。几年前,爷爷奶奶又相继去世,我因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被舅舅收养。舅舅没有稳定的收入,全家人只靠着一家小卖部来维持生活,生活得很艰辛。现在舅舅的孩子也上学了,所以我们三个孩子的学费和生活费给原来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选自2014年西藏受资助学生申请) 

  “古人云:穷且意坚,不坠青云之志。我想,贫困并不是一种灾难,它只是逆境,历练我们的意志。只要我们不屈从于它,它就会成为我们向上攀登的阶梯,我们只是暂时的家庭经济困难,我们的未来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并不能因此就看轻自己,放弃自己。更何况我们有这么多‘好心人士’的帮助。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作为中国的年轻人,我们要做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一代。我们要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来实现自身的价值。”(选自2014年西藏受资助学生发言) 

  “作为一名来自西藏农牧区的孩子,贫困的家庭不能许诺我许多东西,我的脑海里始终牢记这么一幕情景: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阿妈脸上的笑容一闪即逝,转眼就是满脸愁苦,我知道阿妈是在发愁我的学费,因为这一幕在每年新学期开学时都会重复。当我把拿到助学金的消息告诉家里时,阿妈高兴地哭了。感谢党和政府的助学好政策,让许许多多和我一样来自贫困家庭,却有幸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贫困学生能够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与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和进步的机会。”(选自2014年西藏受资助学生发言) 

  在2014年6月提交到学院的100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贫困学生申请书中,维吾尔族学生恳切的语言再次让我们牵挂不已。“我一岁时爸爸就患尿毒症去世,之后妈妈又离开了家庭,至今杳无音讯,我同60岁的外婆相依为命,靠外婆打工挣钱交学费和伙食费。倘若没有好心人资助,我不知道未来等待我的命运将是什么”。 

  “我爸爸在我初三的时候由于车祸去世了,现在仅由我妈妈照顾我们姐弟四个,家里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四个孩子都要读书,经济状况十分困难……” 

  像类似上述这样的诉求是数不胜数,失学儿童和将要失学的儿童数量难以统计,但肯定不是少数。想到这些贫困学子因经济困难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家庭甚至要负债累累,我们不免痛心。但同时,我们也因看到希望而欢欣。因为,他们毕竟是沐浴在党的阳光下,生活和成长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十分重视和关心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时的讲话中,强调“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我们要随时随刻倾听人民呼声、回应人民期待,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想到古圣先贤的治国之道:“对于百姓,忠信为怀,尽心治理,而无所求。百姓乐于公正,就帮助他们实现公正,百姓乐于太平,就帮助他们实现太平。贤明的治国者与老百姓同甘共苦,同忧同乐,以实现人民幸福为根本,以道德、礼仪、仁爱为治国的最高理念。所以天下人都向往他们,归顺他们,见到他们就像见到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信任他们就像信任自己的亲人一样。” 

  如今,党和政府已经为我们描绘了实现中国梦的宏伟蓝图,每一个国人需要做的,就是认真思考中国梦和自己的关系,自己为实现中国梦应尽的责任,以无私无畏的精神投身到祖国的建设之中。所谓良好的政治在于教育和感召民众不要自私自利,如果大家都不自私自利,国人就像一家人一样,大家都把别人的冷暖,当做自己的冷暖,把别人的贫穷当做自己的贫穷。这样社会上那些贪赃枉法、为非作歹的事就会少了。如果人们恢复纯朴的本性,遵循无私的准则,那么整个社会都将呈现一派和谐美好的氛围。中国梦是人人的梦,人人为实现中国梦义无反顾,中国,必将为世界所瞩目,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 

  正是因为有习总书记这样受人爱戴的英明领导,也因为我们一直遵循纯朴的本性。因此,我们会以为祖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神圣使命,锲而不舍地坚持公益办学。二十六年以来,从1988年至今一直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扶贫助教 济困助学”的公益办学。然而,我们也深知,与党和政府对莘莘学子的关怀相比,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十分微不足道的。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公益办学,我们殚精竭虑,坚韧不拔,克服了重重困难。我们当初的理想和信念坚持到今天是十分不容易的。期间的艰辛更是令人感受良深。但无论怎么艰难,我们始终有个信念,不因为别人了解自己就受到鼓励,也不因为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感到沮丧,因为公益办学是我们永恒的追求。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尽管前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但只要有一点可能,我们都要为党和政府分忧,担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国家主人翁姿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习总书记2013年5月的重要讲话,已经吹响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进的号角。作为华夏儿女,每一个人都在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梦想而争先恐后。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经典名言既是历代先贤的做人准则,也是习总书记要求共产党员为人民谋福祉的行动指南。北京艺术传媒职业学院及其前身二十六年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走向 “十万工程”设定的目标,就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的积极响应。今后,我们还将进一步日夜兼程、不惜余力、倾其所有,感召各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我们坚信:只要每个国人把自己的命运和整个社会、国家的命运融合在一起,人人为社会贡献正能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北艺传媒为祖国义务培养和资助十万名贫困子弟的教育梦想也终将实现。

 

联系我们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科技园区聂各庄东路10号
招生电话:010-62406668 15300086389
乘车路线:
1、北京市区:乘坐地铁16号线到北安河站,换乘专16路或昌72路公交车到聂各庄站下车往东100米路南。
2、北京西站:乘坐地铁9号线在国家图书馆站转4号线到西苑站转16号线到北安河下车,换乘专16路或昌72路公交车到聂各庄站下车往东100米路南。
3、北京南站:乘坐地铁4号线到西苑站转16号线到北安河下车,换乘专16路或昌72路公交车到聂各庄站下车往东100米路南。
4、北京站:乘坐地铁2号线到宣武门站转4号线到西苑站转16号线到北安河下车,换乘专16路或昌72路公交车到聂各庄站下车往东100米路南。
5、北京北站:从西直门乘坐地铁4号线到西苑站转16号线到北安河下车,换乘专16路或昌72路公交车到聂各庄站下车往东100米路南。
微信公众号和QQ号
信息检索
京ICP备1402788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16098 号   为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使用谷歌、IE11等新版本浏览器